查看原文
其他

消费品质量安全|④看上去很美—纺织品中的偶氮染料



消费品质量安全

“重庆海关发布”新开设的固定栏目,聚焦进出口消费品质量安全与风险评估,面向监管一线、进出口企业以及普通消费者,普及进出口消费品质量安全知识,定期发布进出口消费品监管法规资讯、政策解读、典型案例、工作动态、执法行动、监管成效、风险提示等。


引言

偶氮染料的出现,使原本灰白而又单调的物质世界披上了炫彩华美的外衣。但是,部分偶氮染料在一定条件下能分解出致癌芳香胺,从而改变人体的DNA结构引起病变和诱发癌症,并能引起人体视觉系统、呼吸系统和皮肤过敏。随着偶氮染料芳香胺致癌问题逐渐浮出水面,偶氮染料的安全性问题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。




偶氮染料的前世今生

偶氮染料为人工合成染料,分子机构中含1个或1个以上的偶氮基(一N=N一)与其连接部分至少含1个芳香族结构。

1859年,J.P.格里斯发现了第一个重氮化合物并制备了第一个偶氮染料──苯胺黄。

1880年英国利德和霍利德合成的“冰染染料”,是20世纪销售量最多的棉用染料。


苯胺黄及其结构式


偶氮染料具有很广的色谱范围,包括红、橙、黄、兰、紫、黑等,色种齐全,色光良好,色牢度高。除了颜色多样外,偶氮染料还具有工艺简单、生产成本低、染色能力强的特点,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纺织品的染色,也用于纸张、皮革、油漆、油墨、塑料、橡胶等产品的着色,涵盖当前印染行业的所有色系,在食品、化妆品中也有应用。目前,世界市场上三分之二左右的合成染料是以偶氮化学为基础制成的,是合成染料中品种最多、应用最广的一种。例如染发剂就常用偶氮染料制成。



偶氮染料的致癌性

偶氮染料的本身不具有致癌性,但是部分偶氮染料在一定条件下与皮肤长期接触可被人体吸收,并会与代谢过程中释放的成分混合并发生还原反应,偶氮键迅速断裂后形成致癌性的芳香胺。这些芳香胺经过人体的活化作用可改变DNA的结构,引起人体病变甚至诱发膀胱癌、肝癌等多种恶性肿瘤,且潜伏期很长。

目前使用的偶氮染料达3000余种,其中大部分的偶氮染料都是安全的,而已被确认可分裂致癌芳香胺的染料约200种。如广为人知的染料苏丹红1号。


苏丹红1号及其结构式


目前,世界各国禁止使用可裂解出24种致癌芳香胺的偶氮染料。


24种禁用致癌芳香胺清单



致癌偶氮染料产生的原因包括哪些?

(一)企业为节约成本,在产品生产中使用了禁用偶氮染料做中间体,还原后产生了相应的芳香胺。

(二)部分可分解芳香胺染料染出的产品颜色鲜艳亮丽,个别企业为了追求服装的外观吸引消费者的眼球,冒险使用可分解芳香胺染料。

(三)产品配件的引入,比如装饰线、缝纫线、花边等配件如果是用禁用偶氮染料染色,也会造成整个产品的不合格。

(四)可分解芳香胺染料检测无论是对仪器还是对人员水平的要求都很高,一般规模的企业无法建立自检能力,加之送检成本较高,企业往往存在侥幸心理,产品未经检测就直接流入了市场。




世界主要国家偶氮染料限量要求


典型案例

(一)国内抽查发现的禁用偶氮染料超标案例(部分)。


根据网络收集整理


(二)韩国牛仔裤致癌物超标,市面销售商品被紧急叫停。

2020年7月7日,韩国消费者院发布的检测结果显示,在被检测的30个知名服装品牌的成人及儿童牛仔裤中,有4个品牌的商品含有超过安全标准的有害物质。其中,在Withjeans成人品牌牛仔裤的衣料和口袋中检测出致癌物质芳香胺,且含量超过标准值(30mg/kg)的2.7倍。



(三)欧盟通报轻纺产品禁用偶氮染料超标206例。

欧盟非食品类危险产品快速预警系统(RAPEX),2004—2017 年共通报轻纺产品禁用偶氮染料超标206例。从通报类型来看,主要涉及纺织服装/时尚配件、儿童用品、玩具、防护设备、体育器材和珠宝等。其中,通报类型主要为纺织服装/时尚配件(164例),占被通报偶氮染料超标总数的比例为79.6%。通报产品主要为围巾、衬衫、T 恤衫、手套、床单、袜子、裙子等。






消费者注意事项

1

应该在正规的商场或门店购买信誉比较好的品牌服装,不购买“三无”产品;


2

注意查看使用说明是否完整、准确,建议不要购买无使用说明的服装,使用以及洗护时也要按照使用说明的提示进行;

3

试穿时尽量减少与皮肤的直接接触,穿之前一定要清洗,不仅可以洗掉部分残留的有害物质,还能洗掉因为生产、运输、销售过程中残留下的灰尘等等。


(部分文字、图片来自网络)



以上就是本期栏目的全部内容

记得持续关注我们~




END

素材来源:商检处  西永海关

供稿:韩向成  邹励丹

编辑:王磊  赵丁颐  罗方芳

投稿邮箱:lich_ta@qq.com


更多资讯

关注

重庆海关发布

获取更多信息资讯


声明:重庆海关推送稿件除注明原创内容之外,其余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。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如认为内容侵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联系电话:023-12360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